廣西戴氏教育 來源:互聯(lián)網 時間:2021-04-12 11:39:09 點擊:4次
這一段時間藝考的新聞可是占滿了各大教育平臺的頭條,隨著各省市的藝考聯(lián)考的結束,藝考大軍也開啟了文化課的惡補時期。在藝術的創(chuàng)作領域,唯有不斷創(chuàng)作才能長存,而且每一個藝術家都有不同的標簽,這是他們的屬性,但是在創(chuàng)作的時候,有時也會無從下筆,當然,靈感也不是經常會有的。但是我們應該怎樣來應對這種枯竭的時候?
我們在欣賞一幅畫作時,總是容易被畫面的生動場景所感動,有些畫作尺寸并不是很大,可人物情節(jié)豐富細膩,甚至有些畫作整整記錄了一個時代背景,品味之間,動情之處讓人重重疊加,然后我們卻很難想象到創(chuàng)作一幅畫作的艱辛,比如,繪畫時無從下筆了,這樣的情況該如何避免?
知識是靠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的,然而才可以舉一反三,靈活運用,繪畫藝術更是如此,首先要非常熟悉繪畫的一些理論知識,比如布局構圖、色彩線條素描,類似于“硬件”設施都要做到輕車熟路,就好比蓋房子所要用到的材料,
當基礎的理論知識掌握了,那就要去實踐了,其次就是勤學苦練各種題材的繪畫,比如風景靜物、人物、動物,類似于這些題材的描繪都要做到“心靈手巧”,只有先畫的形像,然后再要求畫出“神韻、意境”,為什么要把各種題材都熟悉一遍呢?因為一幅畫作里是有“主次之分”的,如果只會畫人,卻不會畫那些花花草草,那么這畫面就有缺憾了,
技多不壓身,任何題材都可以畫的形象之后,那就要領悟藝術的風格了,有“畫風”還要有“畫骨”,這就要依靠平時多去閱覽名家的藝術作品,從中感受一些心得體會,繪畫是情緒的表達,從名家的作品中去了解名家的內心世界以及對藝術的領悟,無形中也提升了自身對藝術的素養(yǎng),
再者,那句“藝術來源于生活”已經告訴所有的藝術創(chuàng)作者,生活是藝術最好的“幫手”,作為一個繪畫創(chuàng)作者一定要多“寫生”,用心體驗生活,把生活當作藝術,增強自己的觀察力、豐富想象力,這樣藝術的靈感就會越發(fā)成熟,凡事都講究“熟能生巧”、有量才有質,藝術創(chuàng)作沒有捷徑可走,若要下筆如有神,唯有這樣了。
免責聲明:①凡本站注明“本文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本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本站協(xié)議 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,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 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