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西戴氏教育 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 時間:2021-04-07 06:21:13 點擊:2次
很多學生每天學習時間很長,比很多的同學學習都要刻苦,覺得自己非常的認真了,但是學習的效果卻總是差強人意。久而久之,便會嚴重懷疑自己,是不是自己真的很笨,學習的自信心也會嚴重受挫,導致對學習失去興趣。其實,你并不是笨,并不是不聰明,只是學習方法沒有掌握,用對學習方法,能讓你的學習效率一路攀升,學習成績穩(wěn)步上升,也會越來越喜歡學習!下面跟隨秦學小編一起盤點更有效的學習方法有哪些?
1.抓住課堂的45分鐘
有一種“假認真”叫飛速抄下老師講的所有PPT。
相信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經(jīng)歷,感覺老師的每一頁PPT都很重要,滿滿的都是知識點,一定要全部記下。然后,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眼和筆上,看起來很認真,但實際錯過了最核心的內容——老師的實際講述,而課上錯過的知識點,需要在課下花更多時間去理解。
其實,老師PPT上的大部分內容,課本都有,只不過多了一些延伸的內容,所以秦學教育小編建議,課前簡單預習,對于課堂教授內容做到心里有數(shù),這樣老師在講授時,就能及時反應是否是課本上的內容,而對于非課本內容,在聽懂的前提下簡單記錄關鍵信息,課后再次復盤。
汲取新知識的關鍵點在于課堂上老師講授的45分鐘,所以切勿本末倒置,把機械性的抄筆記作為重點。
2.養(yǎng)成獨立學習的習慣
小編上學時有一個習慣,就是做練習題的時候不斷地翻參考資料,甚至考試的時候,我深刻的記得這個公式在資料冊的128頁左上角,但是卻想不起來公式的具體內容……
后來嘗試了這樣一套方法:
①做練習題前首先復習章節(jié)的重點內容;
②做題時強迫自己不再翻資料書、看答案冊,而是把不記得的知識點標注出來;
③做完練習后一一核對答案,分析考點及知識點,把記憶度較低的內容再次復盤;
④針對性練習之前記憶度較低.的內容,全面把握重點知識。
這樣的復習邏輯優(yōu)勢在于能把該記的知識點記在腦子里,并通過對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的再練習,培養(yǎng)出自己的知識體系與邏輯思路。
很多同學出現(xiàn)成績忽高忽低的現(xiàn)象,其實就是不能融會貫通地運用所學知識,只有真正掌握知識,理清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,才能穩(wěn)步進步。
3.細致學習
細致地分析粗心表象下更深層次的因素,其實粗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習不夠細致。很多同學性格很急躁,做事情圖快不圖對,沒有分析甚至沒有看清題干就急于下手,這樣正確率當然得不到保障。
從上學起,老師就告訴我們考試要“沉著應對”,那如何能做到沉著呢?秦學小編建議,除了把知識點熟記于心之外,做題時多讀幾遍,尤其是綜合類的答題,細致地分析題目,有條理地列出答案才會萬無一失。
同時,“糾錯本”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,把遇到的錯題記錄下來,并時常翻閱總結經(jīng)驗,有針對性地復習和訓練,不僅能加深印象,對提分也很有幫助。
4.一步步靠近目標
很多同學都喜歡設置一個遠期的目標,比如一年后一定要考上某重點高中。大家都聽說過馬拉松運動員的故事,把整個四十幾公里的賽程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目標,每到達某一點,就沖著下一個目標繼續(xù)奮進。
學習和跑馬拉松其實是一樣的過程,把大的目標解構成一個一個的小目標,比如目標學校的錄取分數(shù)線大致是多少,目前距離該分數(shù)線還差30分,那么每個階段進步10分,等到中考便能輕輕松松靠近自己的目標。
分解目標讓每一個階段都擁有新的挑戰(zhàn),并且戰(zhàn)勝小目標獲得的成就感,會讓人更有信心去繼續(xù)挑戰(zhàn)。
5.注重勞逸結合
還有一種“假認真”叫“我每天從早上七點學習到凌晨兩點”。
中考越臨近,考生們就越緊張,把每天的學習任務安排得滿滿當當,生怕比別人少學點東西。唯唯覺得大可不必,知識的汲取程度在于學習過程中的效率高低,保持1小時頭腦高速運轉遠比熬夜撐著看3小時書更有用。
一味追求學習時間不僅受苦,而且因為疲憊和心理壓力過大,學習狀態(tài)是“虛高”,即看似很努力,實則大腦疲勞,思維緩慢,效率極低。
所以,該休息時一定要好好休息,調整好生理狀態(tài),再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,做到勞逸結合,才能真正實打實提高成績。
高效地學習,才能保持對知識的熱情,感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。
免責聲明:①凡本站注明“本文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本網(wǎng)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(jīng)本站協(xié)議 授權的媒體、網(wǎng)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廣西戴氏教育”,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(yè)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 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